南京江北新区:“大江北”如何融?这个千亿级产业探路先行_ 龙虎网

南京新闻网讯(通讯员 顾杨乐 周琴 记者 戴小淞)融合发展怎么走?自今年5月,江北新区、浦口区“一体化融合发展”新部署启动以来,两区共邀企业家相聚谈心,共开招商引资推进大会,共同探寻融合发力方向。

一体化融合发展,首先是产业融合。在实践过程中,一条产业融合,特别是两区均重点布局的集成电路产业融合之路逐渐明晰,一个力争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的融合目标,跃然纸上。

基础扎实,共绘新蓝图

当下,掌握芯片这样的核心技术和龙头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几年,江北新区和浦口区纷纷重点布局集成电路产业,并在整个大江北区域内,形成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再到危废品的处理的完整生态链。

长江北岸,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高楼林立。安静的实验室、写满代码的屏幕、年轻的面孔……8月下旬,专注数字实现EDA领域的芯行纪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推出首款自主研发的数字实现EDA产品——AmazeFP智能布局规划工具。这是国内数字实现EDA领域少数面市产品之一,在实际对比案例中,具备高效率性和智能化特征。

9月初,芯华章科技高性能高精度的数字仿真器穹鼎,在方案创新性、技术领先性、商业前景及社会价值等方面受到华为鲲鹏技术专家高度认可,斩获鲲鹏应用创新“HPC”赛道一等奖。在此之前,芯华章相关产品已经通过华为鲲鹏计算领域OpenLab兼容性测试,成为华为认证级ISV伙伴。

除了芯行纪、芯华章这样在细分赛道领跑的集成电路企业,新区还有新思科技、展讯、华为鲲鹏、龙芯中科等一批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经过7年发展,江北新区已经构建了以IC设计为核心,以光电子芯片和射频芯片为特色,涵盖制造、封装测试、专用材料与设备、终端制造和应用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条,集聚上下游企业600余家,全国芯片设计十强企业半数以上落户新区。

比邻共生,老山脚下,就在近日,江苏省工信厅和浦口经济开发区推动大中小集成电路企业集群融通创新的做法,入选全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典型模式案例集”,浦口经济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再次受到行业的关注。

作为南京市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地标的主战场之一,浦口经济开发区立足集成电路主导产业,形成了“设计环节有集聚、制造环节有龙头、封测环节有影响、配套环节有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持续集聚扶持华天科技、长晶科技等一批芯片制造龙头企业。

江水潺潺,绿茵老山,有关集成电路产业的众多跨越与突破,正在江北大地上一次次升级迭代。资源涌进、后劲十足,两位“邻居”融合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蓝图,拥有着扎实且深厚的基础。

题中之义,打造新高地

江北新区与浦口区一体而生,融合发展深孚众望,对于市场主体来说更是如此。“很多创新企业刚开始是轻资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选择延伸到生产制造环节,需要不同的资源支撑。”长晶科技相关负责人说,江北新区注重发展高端研创经济,在“放管服”方面先行先试,浦口则拥有丰富的空间资源,制造端产业配套完善,两区融合更方便企业按需整合资源,也为企业拓展“大江北”市场带来机遇。正如此,在总部落地江北新区两年后,长晶科技又在浦口开工建设封测工厂,力争尽快打通上下游,丰富自身业务发展。

如长晶科技一样,多家新区企业希望通过两区融合,围绕晶圆制造、流片等环节,引进龙头企业和优质配套,进一步优化办事效率、破除发展壁垒,共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新高地。

融合发展不仅是行业企业的美好期待,还能够帮助区域拓展发展腹地,更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级新区承担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重任、力争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的题中之义。

在南京市提出的“一核两翼三基地”规划布局中,一核是以江北新区,包含浦口区为核心,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芯片之城”。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使命,“一核”的定义在今年更上一层。8月份,江北新区和浦口区在已有基础上,共同建立集成电路产业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结合区域实际,合力紧抓融合发展新机遇,力争加快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开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新篇章。

生态聚力,念好“融”字诀

正如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主任时龙兴所说,江北新区与浦口区产业布局各有所长,一体融合发展,有利于形成产业链各环节相互支撑、互为驱动的良好态势。

有基础、有需求,目标千亿级产业集群,必行也可行。但如何行之?

“在'芯片之城'目标引领下,两区要按照差异化布局的总体思路,建立健全产业协同发展联席会议、招商信息共享等机制,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引进、区内企业配套关系强化上进一步发力,形成互有侧重、互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格局。”在江北新区、浦口区招商引资推进大会上,江北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浦口区委书记吴勇强如此要求。

过去几年,江北新区和浦口区集成电路产业经过爆发式成长,产业链、金融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服务链等得到完善,产业生态初步形成,然而,受制于各种因素,双方生态系统的流动性仍显不畅。打通壁垒,畅通生态,成为念好“融”字诀的关键所在。

时龙兴建议,两区可按照“1+M+N”的模式,共同推动集成电路做大做强。其中,1是做好龙头企业文章,发挥其带动作用,形成倍增效应;M是紧抓优势产业,基于IC设计基础,布局EDA、光电子、第三代半导体、MEMS等前沿领域,围绕集成电路上下游打造区域特色产业集群;N是加快形成整机产业集群,以芯机联动为抓手,围绕信创、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方向,进行集群打造。

在融合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多位专家学者同样建言献策,大江北集成电路产业或将迎来历史性机遇,“此时,更要注重结合自身规律,扎扎实实发展,脚踏实地前进,重点提升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打造科技创新硬实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